網路訂書遲遲不來,某日我突然被書櫃上的一本書吸引,讀起了米蘭昆德拉的《生活在他方》。今天是六月的最後一天,沒意外研究所再過兩個月就要開學,賦閒的日子總算要結束了。
每年年末,抑或生命將要進入下個階段時,我總會記起陳綺貞的倒數:
這一年如何總結 痛苦多還是快樂
末日還沒終結我們
這一秒緊緊擁抱 不管明天會如何
倒數計時已經開始 開始 開始
在讀赫曼赫塞之前,米蘭昆德拉是我最喜歡的外國作者之一。撇開一些大的詞不說,赫塞是個真心的跨文化研究者,擅於書寫啟蒙的成長小說,書寫年輕生命的孤獨、迷惘與墮落,進而獲得正面或負面的啟發,青春通過他的書寫才不那麼難以承受。長成好的大人多麼重要,成長小說多麼重要!我先讀完了《德密安:徬徨少年時》,是我今年讀到最喜歡的,再讀完《鄉愁》,兩本書都貼滿了做記號的便條,畫滿了線,然而我無能評論它們,在它們面前我只能啞口無言。你好奇是什麼讓我如此喜歡赫塞,我想我是被他的偉大震懾住了。
訂的書來了,雖然來的太遲,但終究還是來了。那是四本赫曼赫塞的書,我心心念念的書。因為《生活在他方》還讀不到一半,所以領回來也只是擱在一旁,直至此刻仍未拆封,不屬於我的我便不任意觸碰,就像至今我仍謹守著對身體許下的不喝咖啡誓言,就像說不出門就真的足不出戶那樣。
還不知道該不該為三級警戒的解除倒數,逐漸減緩的確診數使新聞主播的語調愈發輕快,就像數日航行的船員終於在貼近海平面的地方看見了岸。然而期待解除與期待出遊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,就像靠岸停駛與登陸是有差別的。在人民不犯罪的前提下,民主機制不賦予國家限制人身自由的權力,但不限制並不代表鼓勵,而是把一切交由人民去思考去選擇,而伴隨絕對自由的選擇而來的是絕對的責任。三級警戒的解除是為了恢復基本的生活狀態,疫情的危機並不會跟著解除。
一直很慶幸自己是靠精神糧食就能茁壯的肥宅,雖然讀不完的書有時給人厚厚的挫敗及壓迫感,但還是最喜歡閱讀了。我把這段時間當作是念研的準備,長長長長的準備,我始終忘不了那句:「當你要宣稱你的專業時,你得知道專業是要費很大的力氣去取得的。」時時提醒我要以更謹慎的態度面對專業這件事情。因為不知道研究所的課業與兼職是否將會剝奪閱讀的餘裕,我拼命地讀,讀到很多很棒的書。也不能算是賦閒,只是時間全然屬於自己,卻也受到疫情影響而不能自由分配,被迫揮霍著。是的,我感覺很揮霍,彷彿誰忘了關掉水龍頭,讓水就這麼白白地流。然而,我已經佔了人生很大的便宜,至少還有閱讀能夠把握,至少……
末日還沒終結我們
末日還沒終結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