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奧運的新聞開滿地,我悄悄繞過它們。曾有人說我老是太專注在特定的事情上,我把它當作稱讚收下了,若這是導致成為某些方面的井底之蛙的緣由,我也從不打算改掉它。但還是祝福中華隊。

 

 

 

昨天讀完了馬奎斯的《關於愛與其他的惡魔》,這兩天腦裡都是這部小說,多少填滿了工作的空隙,或許是想盡可能去理解它所想要傳達的。

 

我是看了介紹才買書來讀的,那是皇冠出版主編的影片,聽她介紹她最喜歡的片段聽到起雞皮疙瘩,直到影片的最後一秒。那是神父與少女共同做過的夢,那也是整部小說我最喜歡的一段:

 

那是個很簡單的夢。德勞拉神父夢見希娃.瑪莉亞坐在窗邊,窗外是一片覆蓋白雪的原野,她一顆接著一顆拔下膝上的葡萄吃掉。她每拔一顆,藤上立刻再長出一顆。在夢裡,小女孩顯然坐在無邊無際的窗邊好幾年,她努力想吃完葡萄,不過不急,因為她知道吃完最後一顆葡萄,就是死亡的來臨。(p.140)

 

葡萄即讓少女活著的動力,消耗殆盡的那日便是她的死期。

 

 

 

這是一本醞釀了45年的小說,故事以作者的真實經驗──於古城卡塔赫那擔任記者一職,與祖母說過的傳說開場,虛實相應,一如馬奎斯慣用的魔幻寫實風格。據說,古城卡塔赫那是作者最愛的城市。

 

 

 

「我想我們所認為的那些邪惡,不過是黑奴的習俗,這都是因為雙親放任不管,小女孩才跟著他們學會的。」(p.166)

 

「莫非聖靈安插了這個女孩來測試我的信仰是否堅定不移。」(p.204)

 

找不到太多書評,不喜歡看到「神父與少女的禁忌之戀」這種摘要式的評論,我認為那只是故事的形式,而非主題,神父要到一百多頁才出場,他與少女的愛情甚至可以說是輕描淡寫的,聳動的標題取消了太多同樣重要的東西, 像是:非洲黑奴、天主教議題、拉丁美洲的命運、成長環境的多元與衝擊產生的身分認同問題、侯爵(即少女的父親)與他的妻子們、禁書……等。

 

 

 

他(父親)能做的幾乎都做了,就是忘了問自己:這樣的方式能不能讓她得到幸福?(p.97)

 

「是你(父親)做了所有注定失去她的事。」(p.237-238)

 

有時我們會把一些不懂的事歸咎給惡魔,卻沒思考我們不懂的可能是上帝的旨意。(p.148)

 

「小心呀!」主教警告他。「惡魔善於操弄的是我們的智慧,而不是我們的錯誤。」(p.166)

 

即使讀到最後一個字,我們還是不能確定少女究竟是被惡魔附身、患了狂犬病,抑或健康無虞。對少女而言,會不會其實將她推向死亡的惡魔不是別的,而是身邊的人類:出於一片好意送她到修道院的父親、憎惡她的母親、急於擺脫她的修道院院長、以驅魔之名囚禁她的教會?不論心懷善意或惡意。

 

 

 

在此之前,他們一直認為彼此相愛就覺得幸福。但是當希娃.瑪莉亞對阿奇諾神父不抱希望後,她發現他們只能靠自己爭取自由。(p.235)

 

少女並非一直都處於絕望的,好不容易抓住的一線希望是阿奇諾神父。然而,半途而廢的希望亦是惡魔,在希望被抽回的剎那會使人掉入更黑暗的深淵。

 

 

 

她剃光的腦袋長出大量的頭髮,就像是泡泡一樣冒出來,越長越長。(p.254)

 

最後她果然在吃完金色葡萄的夢中死去,古銅色的頭髮繼續生長,就像小說開場記者馬奎斯在墓穴見到的流洩著古銅色頭髮的頭顱,一共二十公尺又十一公分長,就像這部小說的封面畫的那樣,太美了。

arrow
arrow

    -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